| | |
精选文章

穿越恐惧,是这个世界去往快乐的唯一路径

2018-12-25 作者:茜茜

h3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想要追寻快乐,真正的成功也是内在的快乐创造出来的。然而,恐惧、烦怒、紧张的束缚,“自我保护”所产生的令人煎熬的焦虑,总是像影子一样,一路相随。回望一下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天一整天都过的充满平静喜乐?或许已难觅踪影。

时刻的“自我保护”,让我们没有办法无挂碍地投入生活、淋漓尽致地活着,去勇敢而充实地探索和体验人生。我们在保护什么呢?自尊?被爱?被敬仰?美好的形象?令人羡慕的生活?本质上是这个世界给予的认可。我们在恐惧什么?悲伤、沮丧、无助、没价值、卑微、羞耻、丑陋、肮脏......一切让我们丧失恩宠、带来痛苦的感受。

然而深思一下,除了身体的危险之外,绝大多数的痛苦,其实是我们的头脑想象出来的,往往现实带来的痛是有限的,大部分的苦是我们自己用恐惧、用“对抗”所制造出来的。用来维护那些带来安全感、却也制造局限的习惯性自我,我们以为习惯就是自己的全部。

而我们身上源源不断的生命进化力量,总在促使“拓展”的发生,不断地拓展和超越,是人类演化的根本动力,我们本然地渴望去往自由、喜悦、无穷无尽的终极目的地。

「生命是永恒的运动。生命为了发展我们,不断地向前施加压力。如果不这样做,紧张和疾病就会发生。如果进一步发展,拓展就会发生,我们也便处在了生命流动的创造中。」

——托马斯·希伯尔

“拓展”意味着我们打开了潜意识的闸门,那里是我们所有压抑的、不愿碰触的恐惧、痛苦感受的大粪池,也是所有未被开发之潜能藏身的阿里巴巴宝藏。穿越恐惧和痛苦相处,跃入大粪池去寻宝,如果那些失落的生命潜能能够被挖掘出来,我们的力量便获得了惊人的拓展,那是生命充满活力的复兴!我们也才能慷慨地活着、毫不迟疑地投入任何的情境,散发出每个刹那的生命力!

z4


1

生命能量的“禅宗圆相”

托马斯·希伯尔老师喜欢用画图来呈现难以名状的心理过程。他曾用“禅宗圆相”来表达生命能量运作的过程,穿越恐惧、释放潜能的闭环过程,让人深受启发。(圆相常在禅宗中使用,代表众生本具之佛性。)

「觉醒生活的艺术是能量的循环,能量实现它自己。一个能量当它回归平静时就达到了“禅宗圆相”。」

——托马斯·希伯尔

这里提到的“生命能量”。也如萨古鲁所说:「触及无限,触及我们的创造核心,是每个人“生命能量”的唯一目标,它们不识其他的目标。」我们的头脑可能想着房子或金钱,身体可能渴望食物或睡眠,而生命能量却一直渴望突破身心结构所设下的限制。


2

能量中断 | 沉重的业力行李

下面是托马斯·希伯尔老师曾讲过的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它细腻透彻地呈现了生命能量的运作。

比如,我和我的老板有一次充满压力的对话。面对一个权威,让我很害怕,我害怕他不认可我、会解雇我,或者我被迫要做不喜欢的工作......我在对话中很紧绷,我在恐惧中收缩了,我不想感受那个恐惧,我极力把它挡在了外面。压力其实来自于我对当下体验的对抗。

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我感到困惑、不安,我需要一个小时从对话中放松回自己。这一个小时,那个对话一直跟着我、烦扰我。我几乎不能专心工作,我一直在想:我本来应该说些什么。我感觉不到恐惧。我的心智在过度处理,我的身体场收缩了、我的情感场麻木了,它们在处理过于情绪化的指责。我需要对一个同事讲,或者打电话给朋友,讨论这个对话,消化这些信息。

一个小时候之后,我放松下来,然后慢慢地,恐惧开始处理它自己,直到我可以恢复正常。或者晚上坐着,我放松回我自己,我看到:哦!我没有安住于我自己,我逃避了那个恐惧。

有时候,这样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因为几天内我们仍在思考一些我们经历的情况。在那样的状态下,我没有处于我的全部能力之中。

当升起的能量可以循环回它的本身,一个情况就可以完全被经历。如果我和我老板的对话中产生的恐惧,可以在我的情感场中消化,当我离开老板办公室门口时,恐惧被消化并被整合。(画一个开放的禅宗圆相,沿着外边是“恐惧”,还有一条围绕着禅宗圆相的路径,最后通向一扇门)

现在它被卡住了,卡住的能量在这创建了一个循环或引擎,这就是被叫做“过去”的东西。(在禅宗圆相的中点上,画一个之外的小循环)

当我走出办公室,我现在在门外,我不停地想啊想,我有许多关于办公桌后面老板的想法。我想了一个小时那场对话,这意味着,这个能量、这个业力,需要处理它自己。

我花了一个小时去处理业力,因为这个能量圈(指向代表过去的圆圈)正在我身上运作,并创造了过去。我有要思考的过去。我的老板加上我的恐惧是过去的一小时,业力的一小时。所以在那次对话中,我留下了痕迹,那痕迹是我需要回去的。

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经历,因为抗拒恐惧,我们常留下未完成的能量循环,这个中断的痕迹有着不可思议的动力,让我们回去消化。

这个“未完成的能量循环”就是业力,即是我们过去的积累物——习惯,也是那股想要完成闭环的生命动能。「人类是“光或灵魂”与“业力或人类的过去”的混合体。」托马斯·希伯尔的描述很精准。所以业力是“拉往过去的本能动力”和“推向未来的进化动力”之间的博弈,在张力中去往更广阔的未来。习惯或过去并非要完全摒弃,它让我们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生活,而不至于一觉醒来变回原始人的状态。然而我们需要学会与它们保持一个距离,使用它们却不必完全认同它们,这样整个人生愿景才不会被遮蔽。

当我们把“未完成的能量循环”放入累生累世的长河中,当某些感受:忧伤、无助、自卑、脆弱、被抛弃......是我们抗拒的,我们就会形成恐惧,恐惧会千万次把我们卡在能量循环的途中。当过去越沉重,灵魂轮转的迫切度也就越大,灵魂有非常强烈的渴望想要完成这个能量的循环,来释放业力。于是今生我们会重复遇到类似的事、类似的人,勾起类似的感受,给我们一次次机会去走完那未完成的循环。

「 未完成的循环留下残余,残余留下痕迹,痕迹就是我们所谓的过去。当我们带着许多的过去走路,我们变得很重。当我们释放了许多过去,我们变得更轻。当我们着陆在地球上,我们带着行李进入生活,可能我们带着50公斤的行李(业)。

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从好的意义上说,我们放下了一些行李。我们轻装旅行。也许到最后,我们只带着手提行李旅行。也许到最后,我们不需要任何行李。在智慧传统中,他们说:那些不留痕迹的人。

你带着越来越少的过去行走,这意味着,你走得越来越当下,你走得越来越明智。可能,最终,你不会留下过去。」

——托马斯·希伯尔


3

穿越恐惧 | 觉与爱的整合路径

那么如何与恐惧、痛苦共处?这也便是各大灵性传统、近代心理学以及那些致力于开发人类潜能的先驱们,在千百年来孜孜以求实证的核心。从古至今,那些触及到生命无限本质的人们,就像一张张活生生的地图,为你我踏上这一神奇的生命领域,照亮黑暗、提供向导。

「 佛法所强调的不趋乐不避苦,克氏所说的与五毒情绪彻底共处,都是要体悟到“痛苦”是一种礼物,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密修意涵,代表的也是彻底顺服于痛苦,没有任何对立,就地获得重生。」

——胡因梦

觉与冥想的「智」之路

yy9

穿越恐惧与痛苦,首先我们需要“空间”。

「内在的空间带来见证和觉察的能力。当恐惧被触发时,对抗产生的压力和紧张,让内在空间和敞开变得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我们受到了威胁、感到走投无路,我们没有了任何资源,我们不再基于真实去回应,而是变成了反射。」

——托马斯·希伯尔

所以当恐惧发生时,放松、不要对抗,保持内在的空间感。恐惧的对象就会如实地存在,你会看清楚你在“怕什么”,而不是在头脑喧嚣的护卫或批判下的一团乱麻。这时头脑会变得空白,不要恐慌,不要急着做些什么来掩饰或逃避这种尴尬,安住于“光着屁股在人群中”的状态。在这寂静中,你“怕的对象”会被包容接纳、被加热溶解。过不了多久,寂静中便跳跃出新鲜的生命力,能量闭环中,你和生命能量的流动同步了,它的流动带来创造,创造只诞生于恐惧溶解后的寂静,这让你成为“更自由广阔的你”。

有了空间,我们才会变得真正有辨识力这不代表把事情区分成好坏、对错、高低、天堂与地狱、神圣与世俗,这是“我执”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傀儡,阻碍我们全然地体验生命。我们需要的是去辨别真实与虚幻,去辨别在本质上什么是真实的。比如情绪,压力、紧张、愤怒、嫌恶、骄傲、嚣张等,属于表层的情绪,我们往更深处去看,本质是恐惧,恐惧什么?恐惧脆弱、无助、自卑、无价值、被抛弃还有生存恐惧,那是我们最原始的伤痛,需要被真实地觉知和接纳。

“觉知”是头脑尚未被开发出的通往终极的潜能,它是一个明辨一切、同时包容接纳一切的过程。你无法去做它,却能营造适当的条件促使它发生。冥想或正念的练习,就是觉知的练习,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佛家所说的“空”。一旦你与自己的身份认同、记忆、判断、“业”保持距离,生命便能如实地、全然轻安自在地发生。

yy8

爱与祈祷的「心」之路

托马斯的教导,是觉与爱、冥想与祈祷的结合,在阴影工作中,他常会说:当感觉收缩的时候允许不舒服,并和它在一起,而不是立刻拒绝它:“哦,感觉收缩,我不喜欢它。”而是“感觉收缩,哇,有趣!”这便是明亮喜悦的爱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把烦恼当生命的路标。

「我们的痛苦往往来自于抵触——对压力、对悲伤、对恐惧的抵触。恰恰是这种痛苦使我们苦恼,而不是情绪本身。情绪属于我们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内心的情绪波澜,才是我们证明自己活着的印记啊!」

——托马斯·希伯尔

感受下这些话语中涌动的深沉的爱的力量,那意味着要与生命本身谈一场伟大的恋爱啊。

想象一下,怀着最大的虔诚之心,去看待你遇见的每一棵树、每一粒石头、每一只昆虫;当你了悟到你的本质是无边无际的存有时,你遇见的每个人也便成了你的一部分,没有“你”和“我”,全是“你”或全是“我”。要滋生出这样的虔诚与感恩,我们需要与这宇宙的造物源头连接。

当你感到一无是处或极度恐慌时,“觉知”变得困难,这个时候,让自己非常谦卑地处于祈祷中,对你心中的“神“说:“我什么也不是,甚至毫无用处,请照顾我,我听随你的处置,我是你的一部分。”很快地、出乎意料地,你会重获安宁。你变得非常“小”,神的“大”也便充盈了你,这“大”自然容纳了恐惧。归属感是对付恐惧更快速而简单的方法。恐惧的本质是害怕丧失外界的爱,当我们有了造物主永恒的爱,也便消解了恐惧。

然而,爱可以是绝美、喜悦和欣喜若狂的,但如果没有觉知的明晰,它也会造成停滞。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情感,心灵修持可能会变得沉闷无趣、枯燥乏味而了无生气。觉知和爱真是完美的绝配啊,两者并进之路需要一辈子的精心实践,才能变成我们的存在方式,带领着我们去往那终极的本质。

4

能量闭环 | 生命每个片刻的抵达

当你越来越熟悉这个生命能量闭环的过程,其中的紧张和阻力也会越来越少,你内在的摩擦也会变少,你变得无畏不必再担心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感受是你需要逃避和对抗的,你会越来越有创造力,越来越能够和生命之流共舞。

于是你变得越来越能够临在于当下,越来越在生命中放松,不再急着要去任何地方,因为从来没有要抵达的彼岸。

「不急着赶往他处,即是我称之为真正的“抵达”的开始,真正的“抵达”意味着爱、慈悲、当下与永恒之清明的开启,就像吹入我心房的一阵清风,而创造的回响也随风而入。」

zk1

托马斯·希伯尔用细腻而清澈的语言,描述了“存在于每一片刻的抵达”,生命成了永恒的行走,在行走的每一刻都能到达的体验,给了我们动人的希望,也给了我们纯真的力量。

放下对恐惧的挂碍,摆脱“自我保护”所产生的时刻焦虑,毫不迟疑投身于任何情境,淋漓尽致地活着,散发每个刹那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邀约啊!

愿你我都滋生出孩子般纯真的力量,扑闪着新鲜、生机勃勃的大眼睛,去看一朵花、一个笑靥、日出与夕阳......去全然地领略这世间的美好和遗憾。

yy5

备注:文中引用文字来自托马斯·希伯尔的课程“透明沟通的艺术”,译者苏一然。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