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课程回顾

不 翼 • 而 飞

2018-12-23 作者:学员:鹂莺

目录

0. 序

1. 一睹“生命”之容颜

1.1 见证:世界大战幸存者

1.2 目击:大国排列

1.3 对话:尖端科学

2. 是王者,还是堂吉诃德

3. 大爱无言,大我有为

4.一言以蔽之


0. 序

你一定熟悉这段朗朗上口的旋律:

Heal the world (拯救这个世界)

make it a better place (让它变得更美好)

for you and for me(为你,也为我)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为全人类)



迈克尔·杰克逊(“MJ”)Michael Jackson把这首《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唱遍全球,唱进每个人心底。当MJ手捂心口、动情地唱着“for you and for me/为你,也为我”之时,所有听众都被他这股对个体生命的爱深深打动,沉醉其中。跟着飘来的小节“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以及)为全人类”,更是占领了精神制高点。然而,仔细推敲起来,它却更像是一篇人道主义者的诗句。


近三十年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哼唱着这首史诗般的流行歌,借它点燃内在对真善美的渴望。在“疗愈/healing”这个概念日渐兴起的今天,这首歌更加会唤起人们对生命觉醒的企盼。“全人类/ the entire human race”,换言之,有点像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身心之疗愈(healing/MJ歌里的拯救)正成为一个热门靶标,其势如春雷惊醒了蛰虫,求索者和追随者与日俱增。本文中,哪一波现象才是真相的问题暂且挂起,这里关切的是,“为全人类”这几个字到底是一句人道主义的诗?一个天使的梦?还是一条人间的路径


2017年7月,五个中国女性从深圳奔赴德国北部城市不莱梅,参加为期十天的第十三届欢庆生命节,工作语言为德语。当地组织者接到我们时,脱口而出:“你们一定疯了!”没错,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整整十昼夜,睡地板,啃面包,听德语……图啥?我们一定是疯了吧!


1. 一睹“生命”之容颜

有句老话叫做:“什么风把你吹来的?”(脑补一下这句话的意境)回首数月前那次旅行,我也时常问自己:“哪股业力之风把我们几个中国妞儿吹到了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田间农庄里参加千余德国父老乡亲们的精神盛会?”既然蝴蝶已然扇动了翅膀,多米诺骨牌已然应声倒下,不妨学学我们:无知无畏地扎进深潜,跨越逻辑和语言的藩篱,一睹欢庆生命节的千人现场。“欢庆”搭配“生命”,这个说法很有魅力,不是吗?


1.1 见证:世界大战幸存者

此行之前,“创伤/trauma”对我而言,只是个词汇。记忆里,我平庸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年少青涩的失恋算是擦边,没什么其他能够激活“创伤”这个词汇的剧情。那天下午,我挤在一千个德国人汇集的观众席里,盯着一个巨高巨帅的奥地利中年男性主持T的舞台,等待着活动日程上那一对犹太名字的主人出现。不难想象,我脑袋里的程序已经乱码,面对即将上演的一幕,几乎可以闻到思维烧焦的糊味儿。


众目睽睽之下走上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幸存者老太太A和她的女儿M。老太太年过90,中等身材、着素色衣裤,驼着背,步伐迟缓。身边中年的女儿,略高于她、身材臃肿、着玄色套裙,扶着老母来到台中央的沙发椅上,依次坐定。出生在德国的九十老太A和同为幸存者的丈夫都是犹太人,女儿M出生在战后的英国。中年的女儿M,欧式盘发,化了烟熏浓妆,散发着浓重的朋克风格。


老太太在主持人的引介之下开口说话,出乎意料的是,她声如洪钟,话语如子弹般铿锵有力。她告诉我们,因为有乐器演奏的一技之长,才闯过生死劫,在战争结束时被解救。出生于德国的她,经历了二战期间的炼狱生活,后被遣送到伦敦。身为屈指可数的幸存者,战争遗留的痛苦和有家难回的痛苦交织在一起,笼罩着她的后半生。她镇定自若、不疾不徐地描述着战争期间的生存经历和战后的生活状态,没有哭诉,也没有怯懦,也没有乐观与悲观这样的二元对立。眼前白发苍苍的老夫人,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受害者。但是,她在战后几十年的生活里用顽强的意志力对“受害者”三个字坚定地说“不”!她的声线里,一丝颤抖也没有,目光炯炯望进台下的观众席,场内的千余观众全部淹没在她强大的气场里,悄无声息。我暗自赞叹老太太强悍的生命力,所谓“浴火重生”,在战火里洗涤生命、坚持生命之人当之无愧!同时,又暗自揣度,从硝烟里爬出来的人,有几个能如此不弃?


正思忖着,主持人邀请老太太的女儿M开始说话。M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目光游移,双手无处安放,十分局促地吐出她自己的名字。随后,一个代际创伤二代人群的故事断断续续地从那个深红色嘴唇里流淌出来。M出生以后,主观上出于对她的保护,父母选择对女儿隐瞒关于战争经历的所有事情。而女儿却并没有因此幸免于难,毕竟,她来自于一对遭受过重创的心灵和躯体。从她的描述里,我们看到了她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异于常人,留给她的感受就是特别苛刻而难以沟通。M从小严重自闭,她生长在伦敦,却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谁。潜意识里的那份痛苦,如同滴滴作响的定时炸弹,让她日夜难安。很多年,她吸毒嗜酒,放纵自己,最终身心崩溃,无法与任何人互动,每天躲在洗手间里度日。当M人到中年,求助于社会,她开始戒毒,并且学习心理学,正在尝试自我疗愈。


BBC曾经采访老太太A——二战集中营幸存者,使A成了大明星,女儿M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随BBC和母亲回德国的战场旧址。M埋怨母亲没有温柔养育她,而且指责母亲所隐瞒的过去对她的身心造成了二次重创。讲到这里,M开始抽泣,身体瑟瑟发抖,一旁的母亲露出鄙夷之情。母亲不屑地说:“与我的经历相比,你所谓的痛与苦算得了什么?”女儿拔高嗓门哭着说:“我的人生几乎都被毁了,为什么我的痛苦就不值一提?作为母亲,你竟然用那么残酷地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冷冷地说:“如果不够坚强,我怎么能活到今天?怎么会有你?”。


整个会场的空气都凝固了,我愣愣地浸泡在此番鲜血淋漓的母女对话中,如同搁浅在冰水混合的沼泽里。现场的观众,无论国籍和肤色,大部分出生在二战后,即便很多人已经头发花白。这场血泪交织的母女对台戏,讲述关于世界大战前后生存回忆的几个小时,已经把所有人卷入了巨大的情绪漩涡,就像一个千斤大铁锤迎头砸向快要溺水的我们。台上的老太太,让我们看到了行走的历史伤疤,半开半闭地与时间磨合着;台上的女儿,更让我们活生生地看到了代际创伤第二代,携带并且放大着上一代的创伤,不明就里地挣扎着。母亲的生命遭受有声的重创,后人给予关注并为她包扎。而女儿的生命被无声切割,血一直从伤口喷涌出来,她从未停止过挣扎,却很少被人理解。


接受提问的环节,一位德国中年女性站起来,强忍着眼泪告诉众人,她的父亲是军人,参加过二战。战争结束以后父亲回到家里。那时,她只有六七岁。父亲因为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总是如同泄洪般对女儿倾诉二战的经历。后来父亲去世了,女儿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几度试图自杀,所幸多年后被生命引领,走上了自我疗愈的道路。她也想用她的故事告诉大家,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伤口却还滴着血。


一位来自澳洲的女性站起来,她说,太感谢今天的一切。她是创伤第三代,从小被家庭里的痛苦所折磨。可是周遭的人事都对她说,你要积极起来,创伤已经过去了。她感谢有人明白并且重视这个事实:创伤从未消失,只是潜入了更深的地方。或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细胞里。


对话结束,老太太和女儿面若冰霜,起身准备离开。此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喷薄而出的能量引动着潮水般的掌声在场内回旋,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席卷了所有在场的人。母女二人愣住了,面对着默默拼命鼓掌的人潮,她们肃立在原地。老太太从始至终如同重型武器一般喷射子弹的眼睛里忽然有了一刻停顿,转瞬间流露出一丝敬意。而女儿从始至终空洞无神、浓雾弥漫的眼睛里忽然有了一丝光芒,转瞬间流露出一丝感恩。就在这个夏天的午后,时空停驻了片刻,温柔地抱住了一千多颗激荡的心。送走犹太母女二人,来到室外的草场,傍晚的阳光洒在池塘的水面,孩子们在房车营地上玩耍、歌唱。他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过去的几个小时,就在不远处的大会场里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然从此不同。

1.2 目击:大国排列

又是一个下午,所有分会场停止活动,全体集中在千人主会场。为了一个前排的座位,热切的观众们早早就来到会场就座。我们中国小分队,因为中午的采访安排而晚到,就干脆在中央场地边上席地而坐,挤在人堆里。顷刻间,场内已是水泄不通。令所有人翘首以待的,是今天下午的主题活动:大国系统排列,议题是国际核武器威胁。排列执行师是一位曾经与海灵格共事多年、并且享誉世界的疗愈师S,与主持人T一起坐在场地中央的他,此时也显得有些紧张。被一千人围观的国际大事件排列,说空前绝后也不夸张。主办者的绝版创造力令人赞叹,驾驭如此议题和场域的胆识和气魄实不多见。


只见主持人T气定神闲地介绍下面要进行的项目。排列执行师S老师待躁动的千余观众安静下来,走入场中,气沉丹田。他十分严肃,简单扼要地说明了排列的议题,以及将要邀请代表上场呈现的若干世界大国,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大事件排列就开始了。摄影摄像师在会场上空的转播翻译室里伸出长镜头,准备记录即将发生的一切。国家的代表被逐一请入排列场,顿时,活人版的国际象棋大格局呈现在众人眼前。每一步移动都牵动着在场来自十余个国家、千余观众的目光和心跳,鲜活的一发千钧之感。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定睛观察,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情节。欧洲、美洲、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无论地理距离再远,此时在场上,经由国家代表呈现的能量,彼此之间,就像千年老树,盘根错节、牵连在一起。这是一部无声的国际大片,久经历练的S老师抹了额头的汗。


请恕我不能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用语言解释排列的呈现,这有悖于系统排列现象学的本质。其实,无论此番排列针对什么具体的事件以及呈现了什么具体的现象,揭露的本质只有一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独立于国际局势互动而存在的,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同,秉持的观念不同,渴求的目的不同,但是,和平都是我们共同的愿景;而且,就算存在或制造出再多不同,最终,我们都共同承受一个结果,我们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排列结束后,在场的观众抢着话筒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看法,探讨着由排列现象呈现出来的话题,场面简直像是联合国大会现场,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理性的和感性的表达喷涌而出。一位移民德国并在大学任教的日本裔中年男性(也是欢庆生命节核心助教之一)发言说:“我为日本曾在二战中所做的事情感到耻辱,我对中国人民深深道歉。因为这份愧疚,我没办法生活在日本。来到德国之后,我毅然决然投入到集体创伤疗愈的工作。这是我的责任!”我们看着他真诚的面容,听着他背井离乡的原因,心里感慨万千。


1.3 对话:尖端科学

欢庆生命节的精彩不止于这样的震惊和震撼,另外一个备受欢迎的活动是跨界对谈。每天下午主会场都会拉开巨型投影幕布,通过互联网实时视频连线世界另一端的某位科学界专家,与主持人T上演一场脑洞大开的尖端话题对谈。


令观众们最好奇的就是T与医药生物学以及基因学教授Isabelle Mansuy的对谈,主题是关于生物基因试验在创伤遗传与疗愈领域的发现。屏幕上的博士就在她的实验室里,首先结合现场播放的3D短片解释科学界的最新发现:基因、DNA运作与创伤的身心影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然后,又讲解了她的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创伤遗传与疗愈观察试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些小白鼠,工作人员持续观察它们对创伤的反应、疗愈情况以及相应的遗传情况。在这个领域,小白鼠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地方,也有着迥异的地方,试验设计和控制对于操作者来说非常挑战。目前,这这个试验处于该领域在全世界最尖端的研究状态。尽管有很多专业术语,观众们都是一头雾水,可是鲜活生动的试验解说,让大家看到了在遗传学和基因学领域中对于人类创伤疗愈的重大突破。对谈的过程中,教授的讲解风趣幽默,T的追问咄咄逼人,这场有料有态度的对谈,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笑声此起彼伏。特别美好的是,尖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对于人类心理研究和创伤疗愈所呈现的关切和热情感动了我们。


全程最受瞩目的一场对谈,非T与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的视频对谈莫属。肯老在美国自家的花园里,穿着抢镜的红色卫衣,出现在德国现场的大屏幕上。这位国际心理学界的风云人物,是T的良师益友,也是欢庆生命节的积极支持者,几乎每年都会根据年度主题贡献他的洞见。这一次,他把独家的四象限理论运用在创伤疗愈的议题上,大谈特谈了一番。T与肯的互动,花火四溅,热烈观众们大饱眼福和耳福,实在分不清台上台下谁更兴奋!


现场视频对谈,是每年欢庆生命节的重磅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实时性,让世界著名的科学届大咖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每日连续推出围绕主题的跨界对话,就像除夕夜的焰火,精彩纷呈。与尖端科学的对话由T搭建和引导,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漂洋过海来参与。


2. 是国王,还是堂吉诃德

欢庆生命节就是由一系列盛大、多元而且超乎想象的活动组成,之前描述的部分只是其中的几个片段,看到它们,相当于看见鲸鱼的脊背。从中,你也许可以试着想象这场骑鲸之旅的体验。现在,我们把镜头移向引领这场欢庆生命之旅的灵魂人物——前面故事里的主持人T——也就是传说中的托马斯·希伯尔。


2004年起,T开始投身于集体创伤疗愈。这项工作的核心是:让集体无意识被意识看见,并且进行整合。知易行难,在欢庆生命节现场,我们亲眼目睹了世界大战幸存者犹太母女所代表的集体创伤。当所有人在现场直面历史的伤疤之时,坐在台上的T凝视着这对母女,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把话题引向深入。把曾经遭受战争残害的幸存者直接带到活动现场的举动,无异于一次高风险的换心换血大手术,或许更像是在汽油桶堆里引爆核弹,其目的是利用爆炸能量发电。当携带着创伤的集体无意识经由巨大的情绪涡轮带动,从地下暗河里盘旋而上来到众人面前的时候,无法预测的身心冲击和整合疗愈潜伏创伤的力量咬合在一起。多年的工作经验让T看到,如果要将暗藏在无意识里的创伤能量带到光天化日之下,达成转化与整合的疗愈过程,必须首先创造一个信任、临在和零评判的“容器”来承载一切。欢庆生命节的所有场地和所有工作团队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精心搭建的,而现场那个容器的搭建者,其实就是T本人。


1970年代初,T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二十年前,T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了解他,我们不仅全程参加欢庆生命节,还多次在活动间歇的用餐时间采访他。经过聆听多日的演讲和对谈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位智慧的精神领袖。T身高190多公分,中长发简单束在脑后,每天无论什么日程,都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每当一身朴素的他坐在台中央的椅子上,拿起话筒对着台下的千余人娓娓道来,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地汇聚在他身上,他也自然而然地引领着众人。他的临在就像一块天然的磁石,让整个空间稳定而有序。他身材高大却并非强壮,棱角分明的脸部轮廓、像雄狮一般的目光和掷地有声的话语持续传递出他内在坚信和坚定的力量,足以托起和感染现场每一个人。这样的T,就像一位仁德的国王,即使穿着最简朴的衣装,却由内而外闪耀高贵的光芒。


面对千变万化的当今世界,每当经济学家对周而复始的财经和政治动荡循环百思不得其解之时,T洞察到的是大块大块的集体阴影正在试图呈现其能量。这样的发现激励着T,他为进行集体创伤疗愈创立了名为“口袋”的公益项目。“口袋项目”的唯一关注对象就是全体人类(Humanity as a whole)。项目的使命是:“停止集体创伤复发的恶性循环,最终整合并降低其对全球文明的影响。”西方专业媒体描述他所投身的公益项目时说:“任务非同小可,高贵而必要!”


如果没有经历过他带领的大型活动,只是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会以为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位堂吉诃德式的风车战士而已——以所谓的集体创伤为巨大风车,追寻一个人道主义的大梦。即使见识过他如王者一般的非凡气魄,如智者一般的醒世智慧,当我们与他面对面坐在农庄花园里午餐采访的时候,心底还是画满问号。我猜想着,面对我们的摄像机,他会不会学着半个世纪以前的马丁·路德·金那样慷慨激昂地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脸上挂着暖男笑容的T,半靠在椅背上轻声地说:“Inside me there is A LOVE/在我心底,有一份爱...a love for spirit (I call it inner science)/对心灵的爱(我称之为内在科学...a love for science/对科学的爱...a love for healing/对疗愈的爱。”原来,这就是答案:并非梦想,而是热爱。


眼前这位新时代的精神贵族,放下浪漫的骑士情怀,突破悲情的英雄主义,洞穿人类集体创伤的实相,面对常人无法企及的艰难使命,以满腔的爱作为回应,投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能量。T常常说,我们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的乐器。他不仅言之凿凿,而且起而行之,以身示范,为全人类奏响欢庆生命之歌。在欢庆生命节上,每天傍晚进行集体冥想,他清唱出天籁般的声音,只要我们轻轻闭上眼睛,仿佛可以听见天使在头顶歌唱。在歌声里,所有的人,都静坐在原地,但同时内心也在空中飞翔。


3.大爱无言,“大我”有为

虽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语言只能打开一扇窗,让人收到来自源头的一丝光芒。因此,不要以为这里所描述的就是T。远远不是。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T的话语中窥见了一个美丽的秘密:即使在最深的痛苦中,我们也是形影不离地在一起。T所指的“我们”就是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T相信:如果我们足够觉醒,开始对个体的和社会的张力有所警觉,如果我们有能力觉察,并看见个体的和社会的模式,或许我们能够成为下一个开拓意识边缘的先锋。现在,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人类的无意识。最终,充满阴影的疆域被整合,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灵感、创造力和天赋的源泉。同时,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处理自己的阴影,我们终将见到世界和平。我们有理由充满希望。


诚如T所说,对于今天的人类,理解创伤以及它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变得空前重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可以开始疗愈那曾经孕育出我们的苦难,激活触手可得的人类最伟大的科技——自由意志:选择疗愈、选择整合、选择成长的意志。


敢问路在何方?T为我们开创了一条真实却并不容易走的道路。T托起口袋项目,投身于融合古老智慧和前沿心理科学、心理疗愈法,以及现代科学、基因学和大脑研究。口袋项目凝聚了全球社会各界的力量,因为口袋项目的动力来自于:“引导集体来疗愈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你”和“我”组成的,亿万个“你”和亿万个“我”同在的集体,就是“大我/WE”,也可以称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你、我、我们,都开始觉醒,开始看见,开始行动的时候,世界就会像MJ歌里期待的那样变得更好。因为你,因为我,因为全人类。


4. 一言以蔽之

There’s one sentence how we can describe our spiritual path.

And I would say that our deepest humanity is our highest possibility. 

若用一句话来描述

我们内在精神成长的路径,

我会说,

我们最深的人性就是我们最高的可能性。

——托马斯·希伯尔


编者:感谢鹂莺的分享,共同纪念我们的那一段旅程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鹂莺

编辑:又岚